6.路老师在进行生物课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是先给大家讲解知识,然后带大家到植物园里去观察,有时候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扦插操作,这样既有课堂知识的学习,又有实际的感性认识,这体现了路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的(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7.老师当众高度赞誉某学生的助人行为,随后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的现象,这是一种( )。
A.负强化 B.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8.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这种情绪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自豪感
9.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
A.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模仿
10.《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解析:
6.【答案】A。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直接经验就是学生在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人类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一切经验,主要表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文化成果,是个体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的前人、别人的经验。题干中,“课堂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间接经验,“实际的感性认识”强调的是直接经验,所以答案选A。B项,强调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C项,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D项,强调在教学过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7.【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指,观察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强化,从而学会或者改变某种行为。本题中教师通过表扬也就是正强化了某一同学的助人行为,而其他同学通过观察这一现象而学会了助人行为,这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答案为C。
8.【答案】B。解析: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人们欣赏《蒙娜丽莎》,所用是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故本题答案为B。
9.【答案】B。解析:操作熟练阶段在动作结构上的特点是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故本题答案为B。
10.【答案】B。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四条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