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是个体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为紧密联系。
A.学习态度 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习惯
47.学生力克难题后产生自豪感,这种体验是( )。
A.应激 B.美感 C.道德感 D.理智感
48.部分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喜欢把一系列问题组合起来,倾向于全盘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依存型 B.整体型 C.场独立型 D.序列型
49.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之后再去学习英语的音标发音,最初常常会受到干扰,这属于知识学习之间的( )。
A.正迁移现象 B.负迁移现象 C.近迁移现象 D.远迁移现象
50.李某是甲学校的教师,他为了防止学生早恋便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隐私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生命权
解析:
46.【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兴趣的概念。C选项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态度。学习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成才的基础。题干中描述的是学习兴趣的含义,故本题答案C。
A选项,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
B选项,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D选项,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C。
47.【答案】D。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故本题答案为D。
48.【答案】B。解析: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戈登·帕斯克发现学生在使用的假设的类型以及建立分类系统的方式上,存在差异。将其分为以下两种:序列型策略的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提出的假设一般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也就是说从一个假设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的。整体型策略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设计若干属性,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根据题干描述,与选项B符合。
4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
A选项,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
B选项,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题干中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干扰,这属于负迁移,故本题选B
C选项,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景相似的情境中叫近迁移。
D选项,指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叫远迁移。
综上,本题答案选B。
5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题干中老师私拆学生信件、毁弃信件,这都是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因此本题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