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的期限是自撤销之日起( )。
A.2年内 B.3年内 C.4年内 D.5年内
37.“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说明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具有( )特点。
A.独立性 B.可塑性 C.向师性 D.依附性
38.某校为方便学生查阅和比较成绩,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全部张贴出来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是淡化法律意识的表现
B.我国现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公布学生成绩是违法行为
C.考试成绩不属于学生隐私,该学校的做法在法律上不构成侵权,但这种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D.成绩公开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关键步骤,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成绩在整个年级和班级中所处的位置
3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中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 )。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丰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40.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技术课程 D.综合课程
解析:
36.【答案】D。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故本题答案为D。
3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题干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指学生就像白色的丝,把它放到青色的染缸中,白丝就变成了青色;把它放到黄色的染缸中,就又变成了黄丝,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可塑性,故本题选B。
A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即学生具有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不符合题意。
C项,学生具有向师性指的是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不符合题意。
D项,依附性,有时也称为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不符合题意。
综上,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
3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隐私权等等。学生具有隐私权,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其中,学生的成绩排名属于个人隐私,学校未经允许公开学生的学习成绩,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故本题选A。
综上,A项符合题意。
3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道德素养、能力素养、知识素养和心理素养等。其中,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中,爱岗敬业指出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体现的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的是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故本题选B。
A、C选项,均是教师职业素养中的知识素养的内容。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
D选项,过硬的教育基本功是教师职业素养中能力素养的内容。教师的能力素养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等。
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40.【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答案为B。